帕提亚帝国曾经将罗马人打得落花流水,其中最著名的一战是帕提亚人击败了与凯撒并列为“三巨头”的克拉苏,甚至抢走了罗马军团的鹰旗。罗马的安东尼为了夺回失去的军旗,发动了进攻,但最终同样遭遇惨败。即便是凯撒计划对帕提亚进行报复性攻击时,他也小心翼翼,未敢全力出击。屋大维则采取了另一种策略,通过和谈巧妙地将军旗取回,而没有直接与帕提亚人正面交锋。可是,当汉朝的使者拜访帕提亚帝国时,却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兵弱”,并且毫不留情地评价帕提亚的战斗力极为薄弱。如果让汉朝使者来评价当时的另外两大强国——贵霜帝国和罗马帝国,他们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两国一并打上“垃圾”的标签,毫无留情。
强与弱,往往是相对而言的。就像CBA的顶级球员如果去NBA,可能会被视为“弱鸡”一样;中超的明星前锋,到了欧洲五大联赛,可能也会变得默默无闻。全球最强的乒乓球选手,若来到中国,也得经过我们国手的“再教育”。帕提亚能够让罗马人丧失颜面,是因为他们的骑兵技术明显优于罗马。然而,和汉朝的骑兵相比,帕提亚的骑兵就显得弱得多。尤其是这番评价,还是出自张骞的老部下之口。
展开剩余78%公元前105年,张骞的旧部带着汉武帝的使命,抵达了帕提亚帝国。历史记载中,这位使者的名字没有明确记载,只是称他为“汉武帝的使者”。他沿着张骞的路线,进行了深入的考察,留下了“安息之属皆大国,多奇物,土著,颇与中国同业,而兵弱”的评价。这个使者显然亲眼见证过卫青和霍去病在公元前119年对匈奴的远征,他深知自己国家可以一次性动员18万骑兵。在他回国后,将他见识到的安息骑兵仅为2万之数,与汉朝的骑兵队伍一对比,自然得出了“兵弱”的结论,也将这段经历和感受告诉了司马迁等史学家。
汉朝的骑兵不仅数量庞大,且在装备上也远远超过帕提亚的骑兵。以安息最辉煌的战役——公元前52年的卡莱之战为例,虽然帕提亚主力由苏伦家族的族长苏莱那指挥,这个家族在安息帝国地位极高,甚至能威胁到安息皇权,但即便如此,帕提亚出征的骑兵队伍也仅有1万多人,其中1000名是铁甲枪骑兵,剩下的9000多名是弓骑兵,且铁甲骑兵和弓骑兵的比例约为1比10。帕提亚的弓骑兵装备极为简陋,基本没有铠甲,虽然他们的骑射技巧令罗马人深感震撼,但汉朝的使者一旦见识到匈奴骑兵的骑射技艺,便会认为帕提亚的骑兵毫无亮点可言。
汉朝的骑兵不仅精通骑射,每个骑兵几乎都有坚固的铠甲。我们可以从山东临淄的兵马俑中看到,汉朝中期的骑兵几乎全员佩戴甲胃,这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得到了充分证实。汉朝的武库中储备着大量的铠甲和头盔,这些装备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帕提亚的骑兵所能配备的数量。西汉东海郡的武库中,仅皮甲和铠甲的数量就达到了十几万套,其中不乏精致的铁甲。根据汉简的记载,一支普通的汉军边防队伍,骑兵数量就超过了帕提亚的主力铁甲骑兵总数。
即使在卡莱之战后,帕提亚通过集结数百贵族的力量,才最终凑齐了4万骑兵,勉强击败了安东尼领导的罗马军团。与之对比,罗马在克拉苏远征中的力量显得更加薄弱:他带的不过是3万步兵、3000骑兵和4000轻装步兵,其中骑兵主力更是1000名没有铁甲的高卢骑兵。安东尼为了与帕提亚对抗,也仅能调动西班牙和高卢的力量,凑出1万骑兵,人数依旧远远不足。
帕提亚的步兵相较之下就显得更为薄弱。帕提亚步兵由征召的平民、附庸国士兵、下马骑兵以及战俘组成,其集结的最大兵力也不过两万人,且在攻占罗马城池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显著战绩。相比之下,罗马的步兵优势远超帕提亚,帕提亚骑兵的强项在与罗马的战斗中,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决定性的胜利。汉朝使者看到帕提亚骑兵装备的简陋、步兵的劣势,自然得出了“兵弱”的评价。假如他们还看到罗马的骑兵,估计会得出类似的结论。
至于贵霜帝国的前身——大月氏,西汉的使者倒是曾评价他们的兵力为“兵强”,但东汉的使者,特别是班超,对于贵霜的骑兵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。在班超的带领下,贵霜的骑兵被他用西域联合部队打得溃不成军,东汉的骑兵甚至没有亲自出手。两汉的外交官,因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,敢于在外国君主的朝堂上直言不讳、叫骂,并且在必要时采取刺杀等极端手段。如果他们知道了“断水流大师兄”的名言,估计会毫不犹豫地在外交谈判中加以引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-炒股使用杠杆-股票配资网首页-股票配资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